梵高名作《星空》里,竟然有牛尿?
說起梵高的作品,很多人腦海中就會浮現(xiàn)出著名的《星空》或者叫《繁星》。這幅畫看起來確實很浪漫,但你可能想不到,在畫作里天空中亮黃色的月亮和星星里面,竟然有牛尿的成分。
梵高的《星空》,圖片來源:Wikipedia
其實不僅僅是《星空》,在很多畫作上都使用了一種叫作“印度黃”的顏料,而這種顏料,就是從吃了芒果樹葉的牛的尿液中提取制作的。
神奇的印度黃
印度黃這種顏料最早可能起源于波斯,在15世紀的時候傳入了印度,并且開始被用作染料以及繪畫用的顏料。
因為這種顏料顏色非常明亮、輕盈,用它來描繪亮黃色的沙灘、棕黃色的懸崖、船只、朝陽、落日效果都非常好。
而且印度黃可以和綠色、橙色等顏色調配出略帶透明朦朧的效果,這種效果在過去是其他顏料無法替代的。再加上這種顏料的持久性也非常優(yōu)秀,暴露在空氣中幾乎不會褪色,甚至在太陽下暴曬,顏色衰退得也比其他顏料要慢。
所以這種“神奇的東方顏料”就和珠寶、香料一同被裝上了歐洲人的貨船,運送到了歐洲,并且在歐洲的顏料市場大受追捧。
除了前面提到的梵高的《星空》,在倫勃朗《愚昧財主的預言》(The Parable of the Rich Fool)畫作里,也有印度黃的身影。而在維米爾《手持天平的人》這幅畫里,左邊的窗戶顏色被后人修補過,修補時候使用的顏料也是印度黃。
倫勃朗的《愚人財主寓言》,圖片來源:Wikipedia
因為制作這種顏料的原材料有一股濃郁的氨味,和尿液的味道有點像,所以18世紀的時候,就有人猜測這種顏料可能跟尿液有關了。但也有人認為這種顏料可能是用姜黃類的東西制作的,畢竟姜黃也有一股特別的味道(但其實跟尿液味道還是不一樣的)。
不過在當時人們也沒有多想,畢竟只要顏料好看就可以了,是什么做的不重要。
用來制作顏料的印度黃,圖片來源:Wikipedia
印度黃竟然是牛尿黃?
后來到了19世紀,化學工業(yè)開始興起,有些商人開始打起了印度黃的主意,畢竟從遙遠的東方進口這種顏料成本實在是太高了。如果能直接用化學工藝合成,就能大大降低成本,賺取大把的利益。
但想要人工合成,第一步就是搞清楚印度黃到底是什么。
1844年,化學家兼商人約翰·斯坦豪斯 (John Stenhouse ) 發(fā)表了一篇文章,探討了自己對印度黃來源的思考。
約翰·斯坦豪斯 ,圖片來源:Wikipedia
印度黃的原材料主要是一些灰溜溜的球狀東西,打開之后,里面呈現(xiàn)出的是黃色。斯坦豪斯把這些黃色的東西放到顯微鏡下觀察,能夠看到特別細小的針狀晶體,他稱之為“嘌呤酸”,其實尿酸也是嘌呤代謝的產(chǎn)物,斯坦豪斯看到的東西應該非常像尿酸結晶,但斯坦豪斯并沒有往尿上想。
他覺得這些東西的味道聞起來有點像蓖麻油(可能不同的人對氣味的感知不一樣吧),于是他推測,這種東西應該是從植物里提取出來的。
除了斯坦豪斯,當時還有很多人對印度黃的成分進行了推測,有一些人就堅信,這種物質應該就是從動物的尿液中提取出來的。
當時的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,當時英國科學家約瑟夫·道爾頓·胡克(Joseph Dalton Hooker)托印度博物館的館長穆克吉(T. N. Mukharji)對印度黃的來源進行了調查。
結果發(fā)現(xiàn)印度黃的來源確實跟動物尿液有關。
穆克吉在比哈爾邦東北部的蒙格埃爾(Munger)地區(qū)發(fā)現(xiàn),這里有些牧民會專門用芒果的葉子喂牛,因為只吃芒果葉,這些牛的健康狀況很差,非常瘦。而人們會收集這些牛的尿液,然后在火上蒸發(fā)濃縮,之后把濃縮尿液過濾曬干,這些處理完的東西,就是制作印度黃的原材料了。歐洲商人購買這些原材料之后,再將它們清洗提純,最后制作成成品顏料。
穆克吉還發(fā)現(xiàn),牧民從牛尿中提取的原材料一磅(大約0.45千克)大約能賣1盧比,但是中間商把它們倒賣到加爾各答等地方的時候,價格研究已經(jīng)飆升到了每磅100-200盧比。
同時,穆克吉還給胡克寄去了豐富的樣本,包括從牧民手中直接買到的原材料,從加爾各答市場購買的原材料,甚至還有芒果樹葉和牛尿。
這些材料對確定印度黃的成分來源至關重要。
在21世紀之后,依然有研究者對這些樣品進行了分析,確定了印度黃的真正來源,就是動物的尿液。同時還修正了印度黃的光譜,因為過去有很多和印度黃同名的其他顏料,曾經(jīng)造成過一些混淆。
雖然印度黃是一種非常好的顏料,但因為它的制作過程太過殘忍了,只吃芒果樹的樹葉會讓牛的身體狀況變得很差,所以在20世紀之后,曾經(jīng)興起過一波抵制印度黃的運動,再加上印度很多地區(qū)人對牛的崇拜,傳統(tǒng)的印度黃也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。
而在這個過程中,人工合成的黃色染料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。畢竟能夠低成本人工合成,也就不用去“殘害”牛了。
《純真年代》,圖片來源:Wikipedia
現(xiàn)在我們使用的印度黃里已經(jīng)不再有牛尿的成分了。但是這些著名的畫作,將“牛尿黃”的歷史固定了下來。
參考文獻:
[1] Stenhouse, John (November 1844). "Examination of a yellow substance from India called Purree, from which the pigment called Indian Yellow is manufactured". London and Edinburgh Philosophical Magazine and Journal of Science. 25: 321–325.
[2] Ploeger R, Shugar A. The story of Indian yellow–excreting a solution[J].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, 2017, 24: 197-205.
[3] https://www.bbc.com/ukchina/simp/vert-cul-45669420
作者:代麗 科普作者
審核:顧淼飛 化學工程博士,《科學畫報》編輯、副編審
文章由科普中國-創(chuàng)作培育計劃出品,轉載請注明來源。
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